|
服务热线:13960275937 |
岱 山 传 说 |
朱子与岱山岩 ----萧全兴 家乡的岱山脚下,有一小溪,因流水清澈得名“碧溪”。碧溪清流从深山密林潺潺而来,不屈不挠而去,汇合他溪,奔流到十几里外的镇区已是一条宽大的河。面对这条千年流淌的家乡河,父老乡亲总喜欢把一个美好的传说一代接着一代传扬。 那是800多年前,著名理学家朱熹来到永春县城讲学,一路跋涉至离县城近200里路程的一都岱山,访其进士同年、一都乡人陈光,并在岱山岩批注“四书”。 当时,朱熹进入一都区域,坐轿行至离一都镇区数里远、海拔近千米的六里岭头,放眼眺望,但见蓝天丽日下,一都镇区那条呈S型的宽大河流竟是一反亘古规律——由东向西流去,两边是平展展的千亩农田,再观镇区四周的高大山脉走势,朱子不禁大吃一惊,赶忙呼唤侍从让他下轿。原来,朱子从眼前的大溪流向和大山走势判定,此地是块大大的“皇帝状元宝地”——会出“三元一帝”(三个状元一个皇帝)!朱子的依据是一都大溪开阔而形状又极好地由东向西流去,镇区四周大山绵延,三大笔峰高耸,气势磅礴。据说大江大河若是东往西流,所在地必出圣人、名人,山东曲阜的大河就是东往西流,于是出了大圣人孔子。 朱子怀着一种十分敬重的心情,一步一步地沿六里岭的石板台阶往下走,他要这样一直走到几里路远的镇区,因为那里可能有一种儒家之风,有一种灿烂的文明。大约下了100多个台阶,来到岭中一块视野开阔的平地上,朱子再往一都镇区眺望,忽然他摇头长叹一声,呼唤侍从:“上轿!”朱子这时看清楚了——前方那条大溪也和地球上的千千万万条河一样,由西向东流,而不是由东向西流! “三元一帝”———出不了啦! 我每每听家乡老人讲至此,心头便陡生莫大遗憾———尽管我怀疑这传说的真实性,作为大理学家的朱子想必不会如此迷蒙和势利。故乡的河,你怎么不向西流?哪怕是只在镇区西流它个四五百米长也好,就是出不了“三元一帝”,也许也能出三进士一宰相吧。倘若这样,中国的历史天空,也许就能闪烁出一颗“一都星”了! 传说可不信,朱熹来到岱山岩却是史实。《永春州志》卷十四载有朱熹到永春讲学并入访同年陈光、两人互赠诗句之文字。朱子研究专家束景南先生在其所著《朱子大传》中,以陈光和朱熹“去年渭北望卿频,今日深山屐齿新……”一诗,判断“似朱熹到岱山及赠诗非止一次”。笔者以为束先生的判断是可信的。朱子科举登第后,并未致力于仕途,他的鸿鹄之志在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。他青年时代任泉州同安主簿5年,赴任途中,从福州、莆田、泉州到同安,一路拜访当地名儒,所到之处都赋诗题字。他为传儒兴教不辞劳苦,双脚勤快四处奔走,岱山虽为僻壤,但难得有一同年在此,怎能不珍惜谈诗论道的好机会呢?! 岱山岩者,岱山中之寺也。在岱山岩,朱熹下榻文昌阁,批注“四书”,与同年陈光吟诗唱和。他所著的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一书,明清被定为必读注本,那书里便有他在岱山岩起早贪黑的心血和汗水。朱熹在岱山岩留下“月蓬第一峰”、“寒竹风松”等珍贵手迹。他将岱山改为“铁峰山”,故岱山岩又名“铁峰岩”。一都民间还流传着岱山岩“齐齐松”、“钟石箭竹”等与朱子有关的神话故事。朱子在岱山的遗迹珍存,是永春西北边陲一都小镇最宝贵的文化遗产,同时也是大中华的文化遗产。 记得平生第一次登临岱山岩,是20余年前我还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的学生时代。与两三外乡校友同行,从一都镇区徒步至仙友村的岱山脚下,再随石板台阶入山迂回登至山腰岱山岩处,虽自有情趣,但需费时一个多小时。当时在岱山岩读到数方摩崖石刻,其中一“万历二十七年”石刻令笔者不禁生疑———“泉多名山,吾境铁帽岱山与清源称”。泉州清源山早已名声在外,家乡的岱山当今似乎名声不大,岂可与之相提并论?后来,多次上岱山,又阅读相关文献,才初识了岱山:岱山因朱熹而名。这里有朱子遗迹,有陈光读书处,有名寺和高僧化石;这里峰奇泉清,石峻树特,原始森林区树种数百,真可谓“物种宝库,人间仙境”(厦大一教授科考岱山生态题词)。岱山确可“与清源称”,先民石刻并未夸大其词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朱子遗迹备受家乡各界青睐。一都千名农民捐建岱山岩风景区;县、镇政府关注岱山岩建设;黄和鸣、黄昌盛等乡友,几易其稿编成《岱山岩》一书,将有关掌故传说、图文资料等搜罗其中。如今的岱山岩,公路开通,从一都镇区至岱山岩只需十多分钟;朱熹下榻的文昌阁依原样重建,朱熹手迹石刻临摹一新;庙宇修葺,多彩壮观;景区扩大,已有景点20多处。外地游客慕朱子之名而至,本地人氏也常上山,每日登临岱山岩者络绎不绝。岱山岩头顶朱子的熠熠光环,已渐渐走向山外,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中。 作者系《泉州晚报》社“时事文体部”主任、编辑、记者,此文发表于《泉州晚报》。
|
版权所有(2004)福建省永春县一都岱山岩 |